八達嶺歷史文化
http://www.casadellanete.com 2006-12-12 感謝會員 紅旗下的蛋 提供該信息
八達嶺位于北京西北60公里處,東經116°65’,北緯40°25’,是峰巒疊嶂的軍都山中的一個山口。明代《長安客話》說,“路從此分,四通八達,故名八達嶺,是關山最高者”。
八達嶺這名,最早見于金代詩人劉迎的長詩《晚到八達嶺下,達旦乃上》和《出八達嶺》。元代,這里稱“北口”,是與南口相對而言。南口在北京北郊昌平縣境內,從南口到北口,中間是一條40里長的峽谷,峽谷中有萬里長城的著名關口“居庸關”,這條峽谷因此得名叫“關溝”。八達嶺高踞關溝北端最高處。這里,兩峰夾峙,一道中開,居高臨下,形勢極其險要。自八達嶺下視居庸關,如建瓴,如窺井。“古人有居庸之險,不在關城,而在八達嶺”之說。八達嶺山口的特殊地形,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,一向駐以重兵把守。
八達嶺成為軍事戰略要地,可追溯到春秋戰國。據《史記》記載和近年來文物工作者普查,都證明八達嶺一帶在戰國時期筑有長城,而今仍見殘墻、墩臺遺存,其走向,與今明長城大體一致漢習記載:曾設軍都、居庸兩座關城。北魏《水經注》說:“居庸關在居庸界,故關名也,南則絕谷,壘石為關址,崇墉峻壁,非輕功可舉……其水歷山南,逕軍都界……,”因此,有專家認為漢置居庸關,關址在八達嶺。“居庸”之名從何而來?是秦始皇筑長城,從南遷徙一批貧苦農民和囚徒,到軍都山媯川小盆地定居,稱為庸徒居處。漢武帝時,將媯川置居庸縣(仿延慶)?!端涀ⅰ匪涊d的關址地形地貌和山水流勢,與八達嶺的地理環境相同。